“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是19世纪伟大的政治经济学家马克思在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提出的观点,金银曾是古往今来诸多王朝、国家的基本货币体系,二战之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与黄金挂钩,1美元的背后有足额的黄金作为支撑,一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性的称其为美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金本位彻底崩塌,被信用纸币本位代替,然而直到今天,金银的价值仍然极其昂贵,依旧是财富的象征。在中国古代,诸如金紫银青、披金戴银、银屏金屋等成语,无不向今天的人们昭示着古人对金银的狂热与追求。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自古以来交通不便、物产不丰,一直到近代资源困乏、箪食瓢饮的困顿生活都困扰着八闽大地上的诸多百姓,致使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闯南洋,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历经百年成为中国广东外的第二大侨乡,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宋朝之时,福建是全中国第一大银矿出产地。
福建地势八山一水一分田,险恶的自然环境下却蕴藏着丰富的矿业资源,在今天宁德市周宁县境内,现存着一处巨大的古代矿产遗址——宝丰银矿遗址,宝丰银矿留存了古代矿产探、采、选、冶的完整遗迹,留下了不可多得宝贵实物资料。自两宋开采,又历经元明清三代数百年,逐渐因银矿枯竭而被遗弃山野。
经过考古人员详细的探查、挖掘,发现整个宝丰银矿遗址范围约为40公里,星罗棋布,遍布诸多村落,已经发现的矿洞多达余处。这些矿洞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洞口亦大小不一,杂草丛生,走入洞中,怪石嶙峋,宛如迷宫一般,洞中由于古代开采留下的坑坑洼洼的石壁,在微光之下发出细微的银光,仿佛带着人们回到那个热火朝天、人群喧闹的银矿开采时代。
据文献记载,当时驻扎在此地的开采人员,多达数千户。宋代之时,福建出产的银矿产量为全国第一,金矿产量全国第二,铜、铅矿产量全国第一,铁矿全国第二,成为宋代国之重镇、战略基地,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彼时的福建泉州港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明朝中后期,全球白银大肆流入中国,“银本位”正式形成,上至皇家朝廷、下至平民百姓,白银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由此引发的政治、经济、官民等冲突源源不绝、动荡不安,更诞生了被誉为“中国历史上首次由矿业工人领导组织的革命运动”,这一场由历史上第一次矿业工人发起的起义,引发的东南局势巨震,持续了八年之久。
明史中记载,起义首领叶宗留因为巨大的经济利益,率领众多矿工,在福建宝丰银矿,私自盗挖强采,他直接留下书信给当时的官府,威胁称:留宝丰场听我采取,不然杀人。叶宗留自称马大王,他甚至嚣张到与当时的明廷地方官府约战:浙江马大王领五百余人,定限某日大战。
明廷经过数年安抚清剿,最终将这场起义扼杀,叶宗留也在乱军之中,被流矢射死,当时因为贫穷而参与到起义中的平民高达多人,这些生计困难的流民因为白银之利,成群结队的对抗明廷,似乎成了后来明末崇祯皇帝为流民所灭的预演。
沧海桑田,历史浮沉,这座宝丰银矿见证了历史的多彩过往,人们可以从中看到生死对抗、物欲横流、刀光剑影、朝代更迭等一出出大戏,也能看到卑微的百姓为了美好明天而奋斗、努力。年,宝丰银矿遗址正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里将建成独树一帜的矿山公园,让每一个经过的人都能看到——历史的沧桑变幻、斗转星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