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老区村庄五通山门开

魏章官

煤油灯呵吱吱响,山村的夜晚就那么丁点亮;

肩挑谷子爬山岗,碾米没钱留下米糠来抵账;

野渡无人舟自横,小道弯弯走得满身流臭汗;

有女莫嫁穷山乡,砍柴换盐挑水洗衣苦难当。

这是昔日福建不少老区村的真实写照。

走过福州钢构悬空镂空栈道自拍

如今,情况大变样。到今年底,全省近千个老区基点行政村基本实现公路、电、安全卫生饮用水、电话和广播电视“五通”;一部分老区基点自然村也实现两三通甚至“五通”。老区人民多少年来的“五通”美梦,是怎么成真的?

多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每到一地调研,都深入老区村共商脱贫致富对策。他们耳闻目睹了不少村庄车不通、灯不明、水不净、告急电话下山打,赔嫁电视成摆设。这“五不通”等于关紧山门,怎能发展市场经济?

老区人民曾经为革命作出很大牺牲和贡献,现在应该得到关照与回报。真扶贫,扶真贫,还得扶在根本上——建设“五通”,突破封闭,打开山门。

通过调研,福建省领导有了以上共识和决策依据,就于年底明确提出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五通”新概念。年省委、省政府又作出“在今明两年内基本解决老区基点行政村的‘五通’问题”的庄严承诺,并把它列为年要办的15件实事之一。

实事实办,领导率先垂范。仅去年6月至今一年半来,就有18位省级领导分赴各地,慰问革命“五老”,给困难户送“红包”,着重探讨解决老区村“五通”问题。去年夏秋,陈明义先后四次深入到自己挂钩的建宁县老区基点龙溪村,了解和指导“五通”建设和农业生产。

省委分管农业的一位副书记一年半来多次赴闽东、三明等地老区调研。在宁德畲族老区东岭村,他了解到村里为了维护部队设施而不能架设高压明线,以致碾米厂办不了,群众需翻山越岭到镇上碾米,就指示埋设地下电缆,资金由省地市都支持一点,省里资金由他来批拨,当场答应25万元。

在周宁县,他听说面前一位79岁的革命“五老”阿婆步行15公里下山进乡参加调研会,动情地说,这么大年纪走了这么远的山路,真不容易!老区村的路、电等“五通”工程一定要尽快建好。

不少县市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五通”难度大的老区村攻关。漳浦县委书记沈元坤两年多来先后六次绕过33道弯,到山高路远的老区基点村车本村着重调查解决路水电“三通”问题。

建阳市委书记何三保三次到最边远的老区北孟坑村现场办公落实修路。第一次步行,第二次在有的路段推着吉普车走。事实说明,福建各级领导都带着感情抓老区“五通”。

走过广西海关到越南境内。年

有投入力度,才有“五通”进度。去年是全省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五通”投入力度最强、建设规模最大、完成任务最好的一年,共投入3.48亿元。其中通路投入1.8亿多元,完成个老区村的公路建设;投入万元,开通个老区村的电话;投入万元,让个老区村群众喝上卫生水;投入万元,使个老区村有电;投入万元,使个老区村能收看三台以上电视。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加快“五通”建设,福州、三明市县两级“五通”配套资金足,到位快。南平市去年全社会多渠道投入老区“五通”资金多万元,为解放以来最多的一年。各县市普遍采取“县财政资金配套一点,部门支持一点,乡村投入一点,群众集资一点”的“四个一点”的办法筹资投入。宁德市蕉城区开展“党心民心心连心,我为老区献爱心”系列活动,仅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就捐款93万元。

在“四个一点”中,老区干部群众出一点最不容易。寿宁县溪乾老区村曾以“夫妻同穿一条裤”而出名的特贫户杨金盛,脱贫后出资元修路,全村集资40.5万元,8个月时间就开通8.6公里的四级村道。许多乡村干部群众发扬老区精神,变苦熬为苦干,大量的土石方由群众投工投劳完成。

宁德上洋村72岁的革命“五老”崔徐缘,连续修路12天。诏安县水利局副局长、工程师吴永全带技术员到海拔多米的高山查水源,跑了3天,脚板磨出血泡。找到水源后,他带领施工人员靠肩膀硬是把钢筋、水泥、砖块扛上山,建了过滤池,把清水引入千家万户。福安市圆潭老区村党支书郑秋军卖掉自家4头生猪和1头牛,购买了8吨炸药,在悬崖峭壁上炸出一条4公里长的血汗路。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那个月亮,如今不少老区村变了样!

“五通”极大改善了老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加快了经济发展。福州郊区老区垄头村芙蓉石资源丰富,但过去一条小土路难以批量运输,后来修一条6.公里长的4级柏油路,通了汽车,石头会唱歌,引资多万元建成一条芙蓉石商贸街,80%村民靠采芙蓉石为生计。永定老区人民战胜艰难险阻,使全县个村都通公路,并有10多条公路通往外县外省。昔日“土楼之乡”路难行,如今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不但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还掀起土楼旅游热。

“五通”,使山里人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促进了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过去,泉州市招收老区贫困户子女进企业做工,没几天跑光了。有的说:“金窝银窝不如草窝,肚子吃得饱,不往山外跑。”

如今,“五通”打破了封闭,缩短老区与外界的时空距离,不少山里人有了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发家致富观念,“肚子吃得饱,偏往山外跑,不单拼体力,更要凭智力”。永泰老区农民在上海徐汇区兴办一条南北山货商贸街,周宁县老区出现了一批“上海商帮”。

据统计,去年全省43个老区县工农业总产值达.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地方财政收入55.41亿元,比增5.24%;老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元,比增3.69%。

各地老区乡村在“五通”之后,已有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他们纷纷到小城镇建新房,成了“走耕农”或专门从事二三产业。他们说自己的住房“解放前是草木结构,解放后是土木结构,三中全会后是砖混结构,现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饮水思源——日盼夜盼盼五通,千谢万谢谢党恩”。有一位老农在家门口贴了这副对联,反映了老区群众的心声。

福建老区“五通”,是省委省政府为老区人民办实事的德政工程,是竖立在老区人民心中的一座巨大丰碑!

(福建日报年12月10日,年4月7日选发有删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