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2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单志强通讯员李何颖郑文敏)“凭卡就能享受免费停车等系列政策待遇,一卡在手,多事不愁,让我可以更专心地开展工作。”连日来,天湖人才徐仙仙忙碌着筹备中秋节茶叶产品的策划、推广,得益于“云端英才卡”,她省去不少等待的时间,工作更加便利了。两个月前,周宁县发放首批“云端英才卡”张。这是周宁人才“红利”的一次升级提档,在政务快捷、医疗保健等8个方面为乡村振兴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周宁县地处山区,过去,人才因外流导致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困扰着当地发展。为破解人才难题,周宁县着力打造“高层次人才+中层次人才+本土人才”的人才服务链,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环境。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人才近万人。分类派驻补短板“兰姐几乎每个月都会来村里指导,耐心传授苗木管理的各种细节。她是我的引路人,跟着她走,让我在致富路上少走很多弯路。”每每提及科技特派员兰毓芳,李陈登特别感激。李陈登是周宁县望故乡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今年,他种植的马铃薯产值超过20万元。然而,早些年,李陈登也面临马铃薯疫病、种植专业技术欠缺等难题。“我们会根据不同农户的需求和时间安排,通过召开观摩会、现场培训会、田间测产等方式,将好的经验、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带动农户增收。”兰毓芳说。在周宁,和李陈登一样面临各种难题的农户还有许多。为此,该县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等下派队伍,建立人的专家库,撬动农村产业发展。眼下正是茶园管理的大好时机,在周宁县咸村镇枣岭村,县乡村振兴玛坑工作组组长刘谦正忙碌着指导茶园管护工作。这些年来,刘谦充分发挥茶领域专业特长,积极推动引导区域相邻、条件相近、产业相同的升阳村、灵凤山村、芹太坵等村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同时,主动深入咸村镇梅台村、枣岭村等地指导生产,让乡村振兴工作既走心又贴心。为进一步发挥各类下派干部的最大效能,周宁县成立“乡村振兴人才协调服务中心”,通过搭架构、建机制、树导向,打破下派干部“点对点”服务限制,累计实施服务项目个,开展服务次,帮助解决问题个。柔性引才带发展“如今,周宁县马铃薯品种从单一的本地种拓展到30多个,繁育优质脱毒的高山马铃薯‘周宁本地种原原种’达到4万多粒。”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县农业农村局挂职副局长罗文彬说。长期以来,“技术在专家手里,问题在农民地里”,农业科技如何扎根到泥土、转化成果实?周宁县与省农科院对接,积极推进院地合作,围绕茶叶、马铃薯、花卉、蔬菜、果树等特色产业开展特色优势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新品种培育和新技术研发应用等,并开展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工作,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农业科技人员在周宁县重点推广坑种垄作、果园间作套种等技术,拓展马铃薯新品种30多个;与纯池镇葡萄种植户“结缘”,通过田间指导、开设课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