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周宁县 >> 周宁县经济 >> 方周宁江南贡院

方周宁江南贡院

江南贡院江南贡院坐落于南京城南的秦淮河北岸,东接桃叶渡,南抵秦淮河,西邻状元镜,北对建康路,为古之“风水宝地”。它的前身是南宋宋孝宗四年所建的“建康府贡院”,规模还比较小。后来在南宋绍熙、嘉定、咸淳等时期,南京的地方官先后对贡院进行了修缮、重建。从这幅《重建贡院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贡院的建筑格局基本上是呈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沿着轴线有贡院大门、中门、衡鉴堂等建筑。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乡试和会试都在南京举行,后永乐迁都后会试在北京举行,南京作为留都仍为乡试之地,但始终没有一个正式的贡院。景泰年间南京开始筹建江南贡院,修建贡院的过程在《增修应天府乡试院记》中有详细描述,让我们得以对鼎盛时期的江南贡院风采作一回顾。贡院建成以后,明清两代还不断扩建古。江南出才子,从江南贡院中走出过无数人才,比如唐寅、吴承恩、郑板桥、吴敬梓、林则徐、张謇、文天祥、方苞、袁枚、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等。其中,吴敬梓和他与江南贡院之间特殊的联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文木老人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康熙年间出生于一个豪门官宦家族。他和科举之间,可算是有一段分合情缘。我们结合《吴敬梓年谱》来看看。自33岁搬至南京至54岁去世,吴敬梓一直住在黄金学区房,看着一批又一批追求功名的学子们来到这里参加科举,可以想见,这二十多年来贡院内外发生的种种,与他自己科举经历的遥远回忆一同,构成了他对科举的认知。年,吴敬梓将近五十岁时,这部“秉持公心,指摘时弊”的《儒林外史》全部写成。这本书悲喜交融,用看似滑稽荒诞的人物情节讽喻出真实的社会情态,在搞笑和热闹背后隐藏着悲剧的苍凉。整部小说在科举制度的背景下展开,这与吴敬梓本人的科举经历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下一部分,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儒林外史》中的科举。《儒林外史》中的科举要看科举过程,我们选取典型的一回:第四十二回“公子妓院说科场家人苗疆报信息”。这一回,堪称汤由、汤实两兄弟的进京科考实录,我们也能从中了解当时科举的整个过程。1、首先启程赶考前要做足准备,富家子弟就很有排面,争个好兆头。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主考官都是从外地调过来监考,这也是科举的一个规则。2、即将举行乡试的贡院里也要举行各种仪式,放炮、迎神,祈求神灵的眷顾。3、开考前,考生们和我们现在考试前一样,也在进行最后的考前冲刺。4、最后就是激动人心的放榜时刻了,古代没有电脑扫码阅卷,批卷需要二十几天,而且考生可以领回自己的试卷。了解了科举过程,我们再来看看小说中透过科举反应出的一些社会现象。第一则是时人的典型心态——科举至上、功名最大。“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三连,可以说是非常直观粗暴。人生世上,除了文章举业之外,没有任何事更重要。万般皆下等,惟有读书高。想要“出头”,必须科考!科举为社会中下层学子提供了向上层流动的机会,相伴科举而生的考场冤案、弊案也从未间断。我们先来看个送礼:从中可以看出,老师收礼是基本操作。当时有钱人还是要争这一份礼的,即使你是个贫寒书生,兜里没几个钱,也得孝敬孝敬老师。徇私舞弊也是当时黑色产业的一种。这也反映了自然各种作弊层出不穷,为了科考功名可谓是想尽办法。现今考试中的替考行为,都是以前人用过的老套路了!吴敬梓在此处详细地描绘了“替考”是如何进行的,可以看出他对科举场上种种乱象的熟悉。在对科举的狂热追捧中,人性也开始偏离正常的轨道。我们来看三例吴敬梓对当时人情的刻画。(1)死死执着,病名为爱:“难道儿子的进士,当不得自己的进士不成?”缺了进士,宛如人生缺了个至关重要的东西,心里总不能舒服。无数读书人,到了老年仍在不停科考,盼着能中个进士!什么?儿子考上了进士?呵呵,那算什么,当然比不得自己中了进士!(2)读书人的优越感:一个普通下层,怎么敢戴上衣冠中人的“方巾”!当时读书人的优越感那是爆棚的,也不管自己的外形多么丑陋龌龊,只要你是个秀才,就足够显摆,看不起底层平民,甚至还能拳脚相加。这也变相地体现了科举对于当时人的重要性,左右着当时人的社会地位。(3)吴敬梓也借书中人物之口,道当世情状:“如今人情是势利的!”任你曾经多么有权有势,现今朝中无人,自己又无名声,那么依然没人看得起!趋名逐利,是当时之世的大众风气。人情冷暖,表现地真实而直白。从以上对《儒林外史》有关科举内容的梳理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吴敬梓描写的深厚笔力,他将人物间的对话设计得真实生动,能够详实地介绍有关科举程序的信息而不让人感到枯燥。这些关于科举的信息分散在全书中,贯穿始终,每一处又都显得恰当精炼,透出讽喻之意。吴敬梓将小说的社会大背景构筑在明朝世界中,但分明表现的也是清朝科举社会的复杂、迷乱与浮躁。事实上,“生活永远比戏剧精彩”,清朝科举场上发生的种种风波远比小说中描写的惊心动魄。例如康熙年间震惊朝野的辛卯科江南乡试案,吴泌和程光奎二人买通考官作弊,引起苏州全城士子的不满。吴敬梓对于科举腐朽退化的刻画,既是他对自己科举经历的不甘与愤慨,更是对封建制度下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刻反思,且看第一回中,吴敬梓借王冕之口说出“一代文人有厄”,正是这一主旨的强力体现。结束与新生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跨越明清两代,承载着无数明清文人梦想与夙愿的江南贡院也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以江南贡院历史遗迹为基础的中国科举博物馆年8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同学们有兴趣也可去参观。报告人:方周宁小组成员:东一鸣,赵文易,黄欣,吉昱凡,香取由美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1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