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市多个县区市概况及特色概览

南平市,被誉为闽北,坐落于福建省的西北部,被武夷山、鹫峰山和仙霞岭所环抱。建溪、富屯溪及其支流在境内交织成网,溪河密布,山势蜿蜒。河谷盆地与中低山丘陵相互映衬,形成一幅壮美的画卷,高差显著,落差极大,使得南平的水能资源得天独厚。这里森林茂密,覆盖率高达78.89%,是我国南方的重要林区,被誉为“南方林海”。生态环境优良,动植物种类繁多,尤其以毛竹、茶叶、楠木和名贵中药材而闻名,林下经济的开发潜力巨大。

南平地区历史悠久,是福建文化的摇篮之一,也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府治所在地。“福建”之名便源自于古建州(今建瓯市)。这里曾是朱熹潜心著书立说的地方,被誉为“闽邦邹鲁”。同时,南平还是茶文化、建盏文化以及建本文化的汇聚之地。南平,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曾是百越中的闽越之地。在东汉末年,这里陆续置县,隶属于会稽郡。随后,在东吴时期,又置建安郡。到了唐初,建州应运而生。五代十国至北宋期间,南平曾先后使用过永安军、忠义军、南剑州、建宁军等称谓。南宋时,它隶属于福建路,并曾一度作为建宁府的所在地。元朝时期,建宁路、邵武路、南剑路三足鼎立。明清两代,南平又并置了建宁、延平、邵武三府。

解放后,南平分属建阳专区和南平专区,年合并为南平专区。然而,97年随着驻地迁往建阳,专区名称改为建阳专区。年驻地迁回南平后,再次更名为南平地区。年,南平晋升为地级市。年,驻地再度迁往建阳区,延续至今。

如今,南平市下辖2个区(建阳区、延平区)、5个县(光泽县、浦城县、松溪县、政和县、顺昌县),并代管3个县级市(武夷山市、建瓯市、邵武市)。其总面积达2.63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省之首(大于三明市),而常住人口为.0万,位列全省第二少(略少于龙岩市)。此外,年南平市的GDP总量为亿元,虽然位列全省末位,但其经济潜力和发展前景仍不容小觑。

建阳区

作为南平市的府驻地,拥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和交通网络。它下辖5个街道、8个镇、3个乡,总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4.4万。在年,该区的GDP总量为.99亿元,显示出其强劲的经济实力。建阳区地处南平市中心,三面被山峦环绕,崇阳溪、南浦溪、麻阳溪等溪流流经全境,不仅水能资源充足,还拥有多样化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福建省内唯一的磷片状石墨矿。此外,该区与周边多个县市交界,过境交通线路便捷,包括铁路(合福高铁、横南铁路)和公路(京台高速、武沙高速、浦武高速、宁上高速、//国道),为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阳区

这一南平市的府驻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建制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的平县,作为福建早期的五县之一,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西晋时期,它更名为建阳县,意为县城坐落于山之阳,寓意着山阳之地的繁荣。在唐朝,它隶属于建州,而在南宋时期,因丰产嘉禾水稻而更名为嘉禾县,后属建宁府。元朝时,又复名建阳县。建国后,这里成为建阳专区的驻地,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最终在年升为建阳县级市。年,撤市设区,更名为建阳区,并在年迎来了南平市府的迁驻。

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还孕育了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考亭旅游度假区、三色书坊、朱子墓以及建窑遗址等,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辉煌。同时,这里还特产嘉禾水稻、建阳锥栗、里外曹笋、建阳白莲等美食佳品,水吉扁肉、建阳桔柚、水仙茶以及建盏等手工艺品更是闻名遐迩。

延平区

作为前南平市府的驻地,同样拥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和交通网络。它下辖6个街道、3个镇、2个乡,总面积广阔,常住人口众多。年的GDP总量也相当可观。延平区位于南平市的最南端,建溪、富屯溪、沙溪等溪流在此汇入闽江,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辖区内的“U”字型河谷地貌与四周低山丘陵相映成趣,地形复杂多变,山地切割显著,水流湍急。此外,延平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3.6%,矿产资源也种类繁多。它地处四市交汇地带,过境交通线路便捷,包括铁路和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

延平区

这一历史悠久的区域,其前身可追溯至东吴时期。当时,南平县从侯官县北乡地析出,东晋时更名为延平县,南北朝时又复名为南平县。随后,在唐初,该区域隶属于延平军,五代十国时期则降格为延平镇,后改为剑浦县,属于剑州(南剑州)。到了元朝,剑浦县再次更名为南平县,并归属于延平路。在民国初期,这里曾作为建安道的驻地,建国后则成为南平专区的驻地。年,南平组建为县级市,但在97年,专区驻地迁往建阳,南平改属建阳地区。年,地区驻地又迁回南平,并更名为南平地区。最终,在年,南平地区升级为地级市,而原南平县级市则改为延平区。

延平区不仅历史底蕴深厚,还拥有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游客们可以探索溪源峡谷的奇观,感受石佛山的壮美,重走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登上九峰山一览众山小,甚至参观峡阳应氏状元祠,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此外,樟湖游蛇灯、烛桥灯会、南词戏以及峡阳桂花糕等特色民俗和美食,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顺昌县

在唐初时隶属于将乐县。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它演变为了永顺场,并在后唐时期晋升为县,隶属于建州。到了明清时期,顺昌又归属于延平府。

这里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如壮美的郭岩山、七台山、华阳山,以及历史悠久的元坑古镇。同时,顺昌还以其特产而闻名,如顺昌状元红、顺昌红肉脐橙、顺昌红心柚,以及美味的大布芦柑。

浦城县

它位于南平市的最北端,三面环山,中部则是南浦溪及其支流冲刷出的河谷地带。这里地貌多样,林地面积占比高达79.7%,植被茂盛,径流资源也相当丰富。浦城县还是中国丹桂之乡,与松溪县、建阳区、武夷山市等多个地区交界,交通便利,公路网络发达,包括京台高速、浦武高速以及//国道等线路。

浦城县

这个古朴而充满韵味的名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曾被称为“南浦”和“柘浦”,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的汉兴县,成为福建省置县最早的五县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名称历经东吴时的吴兴县、唐朝时的唐兴、武宁,最终在唐玄宗时期定名为浦城县。

如今的浦城县,依旧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云峰寺大殿、浦城土墩墓群、猫耳山遗址等历史遗迹,以及浮盖山、渔梁驿、镇安桥、南浦书院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这里的丰富多彩。同时,浦城薏米、浦城桂花、浦城丹桂和山下笋干等特产,也深受游客喜爱。

光泽县

这个被誉为“杉城”的地方,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初,那时它被称为邵武县洋宁镇。随后,在周朝时期,这里更名为财演镇。到了北宋初期,光泽县又升格为邵武军的一部分。明清时期,它隶属于邵武府。然而,在至年间,光泽县曾短暂地划入江西省的管辖范围。解放后,它先后属于建瓯专区、建阳专区、南平地区以及南平市。

光泽县不仅历史悠久,还拥有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其中,大洲谈判旧址、乌君山、杉关以及洋塘梁氏宗祠都是游客必访之地。同时,这里还特产光泽溪鱼、干坑小种红茶、管密黄花梨和光泽厚朴,每一种都深受当地人喜爱。

松溪县

这个位于南平市东北部的美丽地方。仙霞岭南端与洞宫山余脉在此交汇,松溪河及其支流穿流而过,形成了独特的地形。这里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75.5%,水质也极为清澈。与政和县、建阳区、浦城县以及庆元县(浙江省丽水市)相邻的松溪县,交通也十分便捷,有铁路和公路线路过境。松溪县的历史可追溯至东吴时期,那时它被称为东平县。随着历史的演变,南北朝时期它降格为乡属建安县,后晋时又更名为松源镇。到了南唐时期,松溪县终于得以升格,北宋初年它又成为了松溪县属建州的一部分,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寓意着“百里松荫碧长溪”的美景。

松溪县拥有众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如湛庐山、奎光塔、九龙窑遗址以及白马山等。同时,这里的特产也颇具特色,包括松溪绿茶、湛卢宝剑以及松溪薄饼等,每一种都深受游客喜爱。

再来看政和县,这个位于鹫峰山西麓的美丽地方。政和县地势独特,东西高、中间低,松溪、七星溪、龙潭溪等溪河贯穿全境,形成了中低山丘陵的地貌。这里不仅水能资源丰富,林地面积也占据了高达84.3%的比例,矿产资源同样种类繁多。此外,政和县还是两省三市的重要交汇地带,与建瓯市、建阳区、松溪县、庆元县(浙江省丽水市)、寿宁县(宁德市)、周宁县(宁德市)以及屏南县(宁德市)都有交界。过境的交通线路也十分便捷,包括铁路(衢宁铁路)和公路(长深高速、宁上高速、/国道)等。

政和县

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其名称可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它被称作宁德县关隶镇。在宋真宗时期,它升格为县,并在宋徽宗时更名为政和县,隶属于建宁府。到了明代宗时期,政和县东部的一部分被划出,组建了寿宁县。建国后,政和县曾先后隶属于建阳专区和南平专区,并在年改属福安专区。在至年和至年期间,政和县曾两度与松溪县合并,组成松政县,隶属于建阳地区。最后,在年,政和县又重新划归南平地区。

政和县境内拥有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其中,石圳湾景区、天村稠岭景区、翡翠锦屏、念山云上梯田等自然风光尤为迷人。同时,凤头楠木林景区、云根书院、坂头花桥、杨源英节庙等人文景点也值得一游。此外,政和县的特产也相当丰富,包括政和工夫、政和白茶、白毛猴以及政和锥栗等,每一种都深受游客喜爱。

再来看邵武市,它是南平代管的县级市,地处杉岭东侧、南平市西部。这里三面环山,富屯溪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形成了独特的中低山丘陵、山间盆地与河谷平原交织的地貌。同时,邵武市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8.8%,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它位于两省三市的交汇地带,与光泽县、建阳区、顺昌县以及三明市的几个县区相邻。过境的交通线路也十分便捷,包括铁路(鹰厦铁路)和公路(宁光高速、浦武高速、福银高速、36国道)等。

邵武市

这座拥有多年历史的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东吴时期,那时它被命名为昭武县。随后,在西晋时期因避司马昭名讳而更名为邵武县,隶属于江州建安郡。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邵武曾几度更名,包括在北宋初年成为邵武军治所,以及在元明清时期作为邵武府(路)的治所。民国初年,邵武府被废除,仅保留县制,建国后则划归南平地区管理。年,邵武市正式成为县级市,标志着其历史地位的进一步巩固。

邵武市不仅历史悠久,还拥有众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和平古镇以其古朴的建筑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游客;云灵山则以险峻的山川和壮观的瀑布著称;而天成奇峡景区则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探险体验受到游客喜爱。此外,黄氏峭公祠、李纲祠堂以及七台山和宝严寺大殿等人文景点也值得一游。

同时,邵武市的特产和民俗文化也丰富多彩。和平豆腐以其细腻的口感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受到好评;邵武碎铜茶则以其清新的口感和养生的功效受到茶客的喜爱;而脚跟慈和哪吒糍等特色小吃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武夷山市

这座南平代管的县级市,同样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它下辖3个街道、3个镇、4个乡,总面积广阔,常住人口众多。作为武夷山东南麓的一部分,武夷山市三面环山、中南部平坦,拥有建溪、崇阳溪等河流贯穿全境,形成了独特的中低山丘陵地貌。同时,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9.2%,动植物种类繁多,水能资源丰沛。

此外,武夷山市还与多个县市交界,过境交通线路便捷,包括铁路(合福高铁、峰福铁路)、公路(京台高速、宁上高速等)以及机场(武夷山机场4C级)。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风情,武夷山市都值得一游。武夷山市一带在唐初逐渐得到开发,形成了较大的居住点。在唐高宗时期,这里被称为温岭镇,而到了唐武宗时期,又更名为崇安场。到了北宋初年,崇安场更是升格为县。年,崇安县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武夷山县级市。

武夷山市的主要景点包括壮美的玉女峰、奇特的沙帽岩、历史悠久的城村汉城遗址、清澈的九曲溪、壮观的青龙大瀑布、古朴的下梅古民居以及庄严的星村太庙。此外,这里还盛产武夷岩茶、岚谷熏鹅、五夫白莲等特色产品,同时保留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如武夷红茶、肉桂茶、文公菜等。

再来看建瓯市,这座南平代管的县级市,拥有广阔的面积和发达的经济。它下辖多个街道和乡镇,常住人口众多,GDP总量也相当可观。建瓯市被誉为“千年酒城”和“中国笋竹之都”,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鹫峰山西北麓,武夷山余脉绵延至此。这里三面环山,中部则是建溪及其支流冲刷形成的河谷盆地地貌,水系丰富,植被茂密。与周边多个县市交界,交通线路便捷,包括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

建瓯市

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是福建最早建县的古邑之一。自东汉末年析侯官北乡地置建安县以来,其建县史已逾年。在东吴时期,这里曾作为建安郡的郡治,而到了唐初,又成为了建州州治。在宋英宗时,建安、建阳、浦城三县的部分辖区被析出,组建了瓯宁县,南宋时期,这里又成为了建宁府的府治。民国初年,建瓯府的名称得以保留,并在裁府后将建安、瓯宁两县合并,取其首字命名为建瓯县。解放后,建瓯县曾属建瓯专区,后改属建阳专区,年又并入南平专区,直至年成为县级市。

如今,建瓯市依然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游客们可以参观古朴的建瓯文庙、庄严的东岳庙、宁静的光孝禅寺,以及古老的建瓯古城门和蟹龙岗。同时,这里还盛产着各种特色产品,如香甜可口的建瓯光饼、口感鲜美的建瓯板鸭,以及纳底、芋饺、粿包等传统美食。此外,建瓯锥栗和闽北水仙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