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7.76%,增速全省第一,一个城市的人口和经济往往成正比,人口越多,经济发展的就越快,然而截至年,宁德全市的人口仅为万人,是福建沿海的6座城市中,人口最少的一座,那么拥有人口最少的宁德市,为什么会成为福建GDP增长的第一层?
纵观宁德的地形,全市90%以上的土地,都被森林或是山地覆盖,只有少量的平原,集中在宁德市区福安霞浦周宁,还有寿宁一带,这些城市大多被山川或是峡谷阻隔,在梅通高速以前,宁德到福安要走梅杨岭,到周岭要经过游岭稠岭,到寿岭要经过车岭,这些山峰的海拔都在千米以上,山高路险不说,在气候冷热交替的时候,从东海吹来的暖风还会堆积在山谷中,形成大雾,交通十分不便。
上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设立为经济开发新区,因为浦东大开发,到处都是工地,当时走南闯北的周宁人,嗅到了上海发展的商机,开始进军上海的钢铁市场,从倒卖铸铁管开始,也就是下水道和自来水管,用的一种普通钢材,当时一起来竞争的,还有江西和浙江一带的商人,当时江浙商人喜欢单打独斗,在规模上面做不过周宁人,因为周宁的县城比较小,从街头到街尾还不足5公里路,几乎全村都是熟人,所以容易形成亲戚乡里抱团发展的格局。
然而年,钢铁行业再次经历了周期性的波动,中龄班因为准入门槛太低,加上没有控制好负债,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其实像周宁县这样,在外拼搏的宁德人还有很多,因为宁德南宁福州北宁浙江温州,人口常年都被周边的大城市吸引,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年宁德的人口为.8万人,到年只剩下万人。
其原因,主要是归结于宁德的土地过于碎片化,无法大规模建厂导致的人口外流,神奇的转折发生在年以后,宁德的人口数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连续10年的净流出,变成了连续12年的净流入,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从2,年开始,宁德市的相关负责人,就在不断的联络外地的同乡企业,回乡投资,作为土地资源极为稀缺的宁德,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那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土地资源。
只有发展出高端制造业,才有可能走出困境,然而,当时的宁德没有一家国际型大公司,更不要说是高科技企业了,还有什么能吸引高端制造业加入呢,这一切的关键,都是因为,宁德出了一位叫曾毓群的物理天才,曾毓群出生于宁德,在宁德一中完成学业后,就去了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工程制造,年手机在中国还不怎么流行,平均20个人里面都找不到一部手机,曾毓群就察觉到了,未来手机行业将产生巨大的风口。
他和几名合伙人商量后,跑到香港,注册了一家名为新能源科技的公司,简称ATL做的就是手机锂电池业务,但当时他的两座工厂都设在东莞,所以没有办法回宁德,年中国推出了十一五规划,发展新能源汽车被纳入了规划纲要,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主攻新能源汽车,然而当时的中国,新能源车还处在很小范围的研发阶段,更没有多少人知道,宁德人却看到了那次机遇,大力支持曾毓群回乡,研发汽车动力电池。
也是出于对家乡的情怀,曾毓群出资了2亿美元,回乡创办了动力电池研发中心,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进入到了产业化生产的成熟阶段,曾毓群和宁德饰,就成为了那个站在飓风口上的第一人,因为制造汽车电池,主要用到大量的铜和不锈钢,宁德也因此吸引到了中国铝业,上汽集团,还有来自温州的青托不锈钢,等大型企业加入,年琴拓集团在福安的湾乌半岛,投资了多亿元,设立的不锈钢冶炼厂。
到年的产值突破了1,多亿元,位列福建省民营制造业的第一名,年中国铝业在宁德的张湾工业区,成立了中统东南铜业有限公司,现在是全球铜冶炼行业,最大规模的单条生产线,年上汽集团,也因为和宁德时代的合作关系,出资多亿元入驻宁德,这是上汽继上海灵感工厂,南京浦口工厂,郑州工厂之后的第四座工厂,也是福建省内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
这些超级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可通过宁德三都澳港,销往世界各地的60多个国家,也是因为这些站在风口上的企业,宁德从福建沿海人口最少的,城市,一跃成为福建省GDP增长的第一城,这些年随着沈海高速涪陵段,温福铁路,宁武高速,宁古高速等对外交通线路的建成通车,那些散落在宁德深山的城镇,将会和宁德市区形成合力效应,完成真正的大宁德崛起。
#宁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