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日志追寻古道上光阴撒落的痕迹

麻岭古道朋友徐兄是位古道爱好者,从年就开始,对政和古道现状进行较深入与全面的调查,拍摄大量的图片资料,收集许多第一手资料,经常为了探访古道翻山越岭、爬山涉水,好几次还被雨淋,遭山上蚊虫叮咬更是常事。近年来,随着农村机耕道的开挖,许多古道遭到严重破坏。源于对古道保护的强烈意识,徐兄通过邀请新闻媒体记者采访报道、撰写政协提案、举办古道保护知识讲座等方式,多方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古道保护。古道保护讲座小编偶尔跟随他利用双休日时间到一些古道走走,了解幸存的古道保存状况,了解古道及沿路亭子的历史故事。每次走访前,徐兄都提前做足了功课,即使是从未走过的古道,他到了实地也会说出该段古道走向和故事,甚至知道大概什么位置有一座亭子或小桥,往往令跟他同行的人都大为惊讶。这跟他平时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平时下乡时主动跟村民采访问询积累有关。说它痴迷,一点也不为过。有些古道他甚至重复走了多次,如马鼻岭古道、稠岭古道、麻岭古道等,每次重复走访,他都心情大好,彷如初见,细心留意石板上的柱杖窟,估计他的脑海中时常会浮现出古人在这些古道上艰难行走的景象来。古道上的柱杖窟有些古道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有的古道遭破坏,有的行人稀少而荒芜,每每前往走访时犹如探险。如杨源乡天棠洋到西岩村古道,他第一次走访时因为下雨缘故,只走了一小段便折回,心有不甘。第二次在我的陪同下,终于走完全程约10公里的山路,穿过久无人迹的山路,当见到路上古旧石亭和屋面斜出绽放的梅花时,徐兄诗兴大发,当场吟诗一首以表达他欣喜、满足的心情,令同行的我也受了感染。00:39也有过走了两次都还没走透的古道,那便是杨源乡西门村到周宁官司村的官司古道。记得年5月2日,跟他利用五一小长假到西门村过夜,从西门村往官司方向山路行走,因天色渐晚,走到一个古亭子便折回。西门往官司路上古亭第二次走访直到上周日(年9月9日)才成行。哪天,我们几位朋友走完麻岭古道,下午开车直奔周宁官司村,再步行到围城底自然村,探寻围城底到西门的古道路段。越过围城底往西门的一个山峡,因天黑担心会下雨,对路不熟又没向导,便再次停止前行,几人只在围城底自然村闲逛片刻,庆幸的是在村民带领下,找到数块冶炼银子的石磨。围城底自然村围城底是官司村下面的一个自然村。据资料载,从宋朝至明朝,围城底村曾经是银场所在地,而且产量不菲。现今,因交通不便,许多围城底村民搬迁到浦源深洋村。如今的围城底繁华如梦,往日的田园和菜地大多演替成灌木林和小草原,村落中只剩崎岖的小路、墙头的芦苇和空寂的院落,倍感凄凉。当天我们遇到的村民介绍说,围城底村目前总共才住着6位老人。采访围城底村民村民介绍说,从围城底再往西,翻越竹篙岭就是政和县的西门村了。年逾八旬的村民老郑说以前有走古道到过西门,但提及路程却有点含糊,说是约在10公里之间。西门村与周宁县的围城底村毗邻,周宁至政和的古驿道经过围城底后,越过竹蒿岭就到达西门村地界了。据资料载,西门村约有多年历史,因村落在东门洋西面,取名西门。徐兄经常提及,我们不能忘记祖辈走过的路,更不能轻易毁了曾经养育过一代代人的古道。我想,他一定认为,那一条条古道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守望的心灵家园。虽然此次探寻古道之旅仍未走穿官司到西门的全程,但大致的走向应该更加明了。但愿在不久的一天,徐兄能遂了心愿,彻底的把该段古道全程走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