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究竟是科学还是玄学广东的朋友,你

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广州的朋友们现在是不是在期待着广州今年最大的一场大雨呢?

5月9日,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5月10号起广东将迎来一轮大范围的暴雨到大暴雨以及局部特大暴雨的降水过程,随后珠三角多地暴雨预警生效。

10号当天早晨,广州市根据《广州市防汛防旱防冻应急预案》规定,启动了防暴雨内涝四级应急响应。于是,10号这一天,全广州都在开始等待大雨的到来,哪曾想并没有等到倾盆大雨反而在10号晚上防汛IV级应急响应提升到了II级。

没等到大雨,等待了各种防汛通知,为了应对突发强降雨广州各部门发布通告;景区临时闭园、中小学停课、客运停运甚至地铁部门都随着做着应急准备。然而,到了11号中午,大雨还是把广州给鸽了!广州人第一次这么期待的大雨,没有降临!

截止发稿馆长在广州番禺的朋友都没有等到大雨,而只是下起了小雨。而在广州周边都有大雨倾盆。有专家表示,这次的暴雨过程是基于季风爆发而预报的,整个广东都处于非常有利于降水的形势。而昨晚至今,广州的南边、北边和西边都下得稀里哗啦,不少地区也的确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但广州却偏偏仿佛有个“结界”。这正是暴雨预报的传统难题——落区。

这时候就有一个问题,值得大家讨论,我们国家从年6月开始,气象部门开始向公众发布天气预报,7月1日《人民日报》首次刊登天气预报。年7月,《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在中央电视台开播。年5月,中国气象频道正式开播。公开的天气预报的历史已经发展得这么久了,为什么感觉科技越发展,天气预报越玄幻呢?有种越来越不准的感觉。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会不会是我们的要求更高了!

天气预报“从大到小”的发展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从古至今都是农业大国,古代的人们都说靠“天”吃饭,所以在古代人们对天气是非常敏感的,从而也引出了不少关于天气预报的经验,但古时候的天气预报可不像现在的这么详细。而且,也不是太准确,但对于古时候的农业发展已经足够了,大家可以读一读比较熟悉的古代谚语,比如;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风大雨就来到。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鱼鳞天,不雨也风颠。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谚语,放到现在,准吗?对于我们现在对天气预报的依赖而言,准确率并不高。简而言之,古时候的人们看天气,只需要在预想的范围内能下雨就行。而现如今,我们对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也跟10几年前的我们不同!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曾经在电视上看着CCTV的天气预报,某地明天有雨,中雨转大雨等等。那么只要第二天无论什么时候下了雨,我们都会认为,天气预报,有点东西哦!到了现在,随着技术发展,各种手机app将天气预报做出了更详细化,从天气情况来讲风力、湿度、甚至是紫外线强度都一清二楚。从地区来说精确到区县,从时间来讲精确到了每小时,甚至有些精确到了每分钟。可以预告这场大雨在几点几分结束,久而久之我们对天气预报的依赖程度就更大了,都会看看上下班的时间段会不会有雨,出去游玩逛街的时间段天气情况。所以不是天气预报不准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高了!

为什么说科技越进步,天气预报越玄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也有不少的气象卫星,那为什么天气预报还是不够准确呢?

只能说,天气预报是不可能%准确的,天气预报是根据现有条件去预判,但天气预报面对的是一个极具不稳定性的天气系统,例如“蝴蝶效应”。也就是说,在复杂多变的大气运动中,有任何的微小扰动就会改变整个气象情况。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别说一些小型的气象现象,就算是碰到台风都会有忽然拐弯的情况。因此,天气预报所做出来的各种判断,只能叫预报。它是概率性,而不是绝对的。

专家表示;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天气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以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依靠预报人员的综合判断分析,最终形成的。在天气预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不可能每一次的预报结果都与实际一致。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现在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所以说,广州的朋友,你那边下大雨了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