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日报联版刊登丨周宁生态为底描绘高质量

闽东日报联版刊登

花海小镇引客来郑文敏摄

10月的周宁,林海绵延,稻花飘香。走进鲤鱼溪景区,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沿溪而建,“人鱼同乐”的独特人文景观在村中“流淌”,花海小镇里各色鲜花竞相绽放,引得游人纷至沓来。

在周宁,像这样的美丽生态画卷不仅铺展在鲤鱼溪畔,还绣画在山城田园风光里、绿化森林中、流水潺潺处。

守住“生态美”,换来“产业兴”,实现“百姓富”。近年来,周宁县深入践行“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三库”绿色生态理念,把生态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放大生态效益,探索走出一条生态好、产业兴的动能转换之路。

在新的发展阶段,周宁县将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新起点,主动融入宁德“一核两廊五轴”发展格局,在放大生态效益上下足功夫,做大做强特色现代农业、全域旅游等生态产业,培育发展可再生能源、数字经济等新业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子。

生态保护

绿色家底逐年厚实

周宁县素有“天然空调城”“天然氧吧”之美誉,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周宁加大力度推进造林绿化、森林抚育、封山育林工作以及“绿盈乡村”建设。年以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3.35万亩、植树造林2.58万亩、森林抚育10.11万亩。

如今,周宁绿色家底逐年厚实,生态名片愈发耀眼。周宁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2.96%,获称“福建省森林县城”“福建省园林县城”;全年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空气状况指数连续三年宁德市第一,五年来稳居福建省前五;成功创建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乡镇、26个省级生态村、个市级生态村。

云雾茶园李洪元摄

人养山,山养人。依靠丰富的林业资源,周宁县做大生态效益补偿“蛋糕”,扩大全面保护天然林政策覆盖面,选聘名生态护林员,开展生态补偿扶贫,绵绵青山成了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不砍树一样有效益!这片70多亩的生态公益林,我每年都能收到多元的补偿金。”说起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礼门乡秋楼村村民陈鸣毅笑着说。

在良好的森林资源涵养下,周宁被列入水源涵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此基础上,周宁县委、县政府不断为良好的水环境再添筹码。

在浦源盛周花卉基地,工人在整理包装小雏菊许孙月摄

该县累计投入水治理专项经费5.37亿元,逐步推进全流域水系治理,在福建省率先采用EPC+O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在宁德市率先提出并实施“民间河长”做法,完成改厕户、改水个建制村,新建及改造污水管网40.28公里……一系列举措落地见效,周宁县54条河流水质综合合格率达%,河湖长制工作考核连续三年居宁德市前列。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周宁县探索“以林蓄水,以水发电”循环生态新路子。在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工人们正抓紧对四台机组进行组装,预计今年底可实现1#机组投产发电。该电站为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概算总投资约67亿元。电站投产后,每年可减少电网煤炭消耗量约20.79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1.58万吨、氮氧化合物吨、二氧化硫约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点“绿”成金

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10月11日,走进七步镇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多亩林场绿树成荫下,垄垄土地种满了芍药、黄精等中药材。

“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30多年前,年逾半百的后洋村村民黄振芳开垦荒山植树造林,带领全村人掀起了造林热,让后洋村座座“荒山”变成“青山”。

“好生态,给了我们一个好的经济基础。”七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吴丽玉说,得益于丰富的林业资源,后洋村积极探索林旅融合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和谐牧业、三杉花卉、林下中草药种植等“绿色”产业纷纷“涌入”后洋,推动村民增收致富,“青山”变成了“金山”。年,后洋村村民人均收入达2万元。

在黄振芳家庭林场,当地村民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黄精黄起青摄

今年7月,福建省首个“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在周宁县“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黄振芳家庭林场)授牌成立。该实践基地通过展示馆、特色景观、党建活动等形式聚焦“三库”理念、阐释“三库”理论、讲述“三库”故事,打造“黄振芳”文化品牌。

现如今,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周宁县利用林地9万多亩发展林下经济,培育黄振芳式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多家及个体种养户多户,总产值超过3亿元,带动近万人就业增收。

林下经济快速发展是周宁县生态产业崛起的缩影。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及“三库”绿色生态理念指引下,周宁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及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全面推动高山云雾茶、高山马铃薯、高山冷凉花卉、高山高优蔬菜、高山晚熟水果等生态产业发展,并探索推进产业间的互动发展,致力打造生态产业新格局。

在纯池镇纯池村淳兴种养合作社葡萄装箱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收拾设备,欣喜地结束这一年最忙碌的时节。

游客在纯池高山晚熟葡萄基地体验采摘乐趣郑文敏

“合作社现有社员68人,发展高山晚熟葡萄近亩、阳光玫瑰60多亩,年产值达到多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最忙的时候,有七八十人在合作社帮忙。”合作社负责人徐守臻说。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纯池村发展多亩晚熟葡萄,年产值近千万元。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短短几年间,周宁县高山晚熟葡萄种植面积达0多亩,产值达1亿多元,成为农户致富的“金果果”。

“好生态”换好生活、“好风景”换好前景,生态周宁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截至目前,周宁县拥有茶园面积10.7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0.2亿元;高山蔬菜种植面积约3.61万亩,产量4.49万吨,产值1.93亿元;水果种植面积1.49万亩,产量1.04万吨,产值1.08亿元;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多亩,年产值达1.2亿元。

借景生财

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借助好环境释放的生态红利,在周宁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全域旅游越来越红火。

国庆期间,走进七步镇苏家山景区,蓝天白云下,苍山抱翠。高空眺台、高空玻璃栈道、空中滑索、丛林穿越等体验区,游客们嬉闹玩乐,欢笑声、惊呼声此起彼伏。

过去,苏家山村交通不便,祖祖辈辈靠天吃饭。而今,茶旅融合的新发展模式、一系列互动体验式项目让苏家山一举从乡村游中脱颖而出,跻身国家3A级景区,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迪士尼”。短短几年间,该村接待游客量超过百万人次,村民做起了生意、当起了上班族、增设了游玩新项目、办起了民宿,村民人均纯收入翻了好几番。

在景区美食广场摆摊卖手抓饼的脱贫户苏克强高兴地说,好多村民和他一样,沾了景区旅游发展的光,现在纷纷盖起砖房,过上了安稳幸福的好生活。

在周宁,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实惠,惠及每个乡村,一大批和苏克强一样的村民搭乘上了“旅游+”的致富快车。年底,周宁县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年收入元,居宁德市山区县首位。

周宁县浦源村丰景客栈的经营者叶文珍也是受益者之一。“年,客栈刚开业就接待了来自新疆、河北、上海等地的游客,节假日更是房源紧张,供不应求。接下来,我还准备建设餐厅和娱乐设施,让游客玩在景区、住在景区、乐在景区。”叶文珍对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

村民采收锥栗郑文敏摄

坚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周宁县累计投资近10亿元,推动旅游配套项目30多个,突显生态优势,促进农旅、文旅、商旅等充分融合,短短三年,共有56个乡村游经营点先后开放运营,涵盖游览观光、休闲度假、采摘体验、户外探险等多种类型,累计创建省级以上旅游品牌50多个。

年上半年,周宁县接待游客量万人次、比增%,旅游收入7.95亿元、比增%,“鲤乡福境·云端周宁”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来源:周宁县人民政府网站)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1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