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岭北老人与桥的故事温州古道

北京看湿疹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05/8814564.html

以下文章来源于卿仑,作者翁卿仑

年12月17日,泰顺岭北村尾村为庆贺同乐廊桥正式落成,举行了盛大的圆桥仪式。

同乐桥,是新中国成立后,泰顺民间自发集资的第一座以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修建的廊桥。主墨师傅为当地木匠董直机。

董直机,泰顺县罗阳镇岭北社区村尾村人,年11月9日出生,大木师傅,廊桥匠师。是浙江省唯一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因病医治无效于年4月19日下午与世长辞,享年94岁。

年9月,岭北,董直机。

近十几年来,我曾多次于岭北造访董直机老人。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董直机与廊桥的故事。

少年,廊桥改变了他的人生

时光倒流70年,一个13岁的贪玩少年,独自一人翻山越岭走山间官道,去临县的寿宁县杨梅洲走亲戚。这个少年没想到,正是这一次走亲戚,使他的人生从此与廊桥结下不解之缘。

岭北千年古道。

时值夏月,13岁的董直机跑到溪边纳凉,溪面上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吸引了他。原来,当地村民正在重建古老的杨梅洲廊桥,负责主建的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大家都对他毕恭毕敬,尊称“绳墨师傅”(当地对建筑总设计师的尊称)。在老人的指挥下,建桥的众师傅们用木滑轮和架子将一根根重达千斤的横梁架到半空中。董直机被这一幕深深吸引了,每天都去看他们建廊桥。就这样,他在亲戚家一呆就是半个月。

其实,少年董直机常常听村里人说起,过去村尾村风水极好,就因为村口有这座名为同乐桥的风水桥,这座廊桥聚山水灵气于一身,让这个小村庄在清朝时期出过很多秀才。风水桥始建于明朝,后来因为洪水毁于清末。此后,村里的风水也被带走了。人们还常常说,泰顺会修廊桥的人还没出生呢。

亲眼目睹了建造廊桥的过程,当时的董直机就暗暗发誓自己长大后要亲自主持重修家乡廊桥。这个懵懂的少年每天都来看造桥,看得那么认真,引起了绳墨师傅的注意。于是,一天中午时分,绳墨师傅坐到了溪畔的大石头边,摸了摸董直机的头,用浓重的福建宁德口音说:“小鬼,你也喜欢学造廊桥吧?你是当地人?”董直机毫不犹豫地告诉他自己很想学造桥,并对他说自己是泰顺岭北人,为了看造廊桥特意在亲戚家留了半个月。老人招手叫来了自己的大徒弟、祖籍同为岭北人的张岩姓,说:“你现在年纪太小,等你长大了,跟着他学吧。”

董直机百般欣喜,为了不让老人反悔,他照例每天到溪边看师傅们造桥,并参与其中,从主梁的构架到图纸的设计,他都呆在绳墨师傅身边认真地看。老人看他有悟性,也觉得他将来或许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绳墨师傅。

17岁这年,董直机如愿跟着张岩姓及其大徒弟叶元潘开始学造廊桥及木工活儿。作为伙计,董直机的生活是艰辛的,每天起早贪黑,还只能拿半天工资。然而他手艺出众,24岁就能独立主事建造木制大屋了。然而建造廊桥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却苦于没有机会。

直到28岁这一年,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董直机在岭北上垟村负责建造当地的大祠堂,他精湛的手艺让村人无比佩服。同年,上垟村决定建一座风水桥(廊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村民们一致认为要让董直机负责建造。这就是后来的泰福桥。据文献记载,泰福桥,又叫坑口桥,建于民国,全长27.01米,跨径11米……泰福桥和我们通常看到的大部分泰顺廊桥不同,它是石拱木廊桥,横式廊屋。60年过去,如今的泰福桥已经和当地的山水完全融为一体,古朴、清秀、挺拔,时间愈久,愈能看出它经受风雨考验的能力。

泰福桥。

60年过去了,回想泰福桥建造过程,董直机依然能清晰记得由此而发生的各种民俗活动。风水桥,在当地村民中有着特殊地位,它不仅要结实到能抵御几百年的洪水台风,它还寄托了人们的许多良好心愿,也是大家祈福的场所。这些民俗包括选栋梁、择吉、祭木工神、祭梁神、抛梁等,后来这些民俗又在董直机80高龄造同乐廊桥时一一再现。

晚年,造桥是他毕生的心愿

岭北,竹海与梯田。

董直机苦学廊桥技艺,然而时过境迁,这造桥的手艺几乎成了屠龙之技,毫无施展的余地。造完泰福桥后的几十年间,他再也没有机会去造新的廊桥。早年因为农村都贫困,村人无力造桥,后来因为很多村子都通了公路桥,廊桥的交通功能变得不再实用。这期间,董直机长期以造大屋、大祠堂、寺庙为生计。其中也不乏精品,如位于泰顺县仙稔的徐氏宗祠,始建于明宣德年间,是当地难得一见的宏伟建筑,新中国成立之后重修建的部分就是董直机主持的。

然而,重建村尾村同乐桥的愿望从小种进董直机的心田,几十年来不仅从未忘却,反而随着岁月更加滋长。年,泰顺发现建造廊桥师傅董直机的新闻轰动一时,董直机也从一名深居山村的木匠进入了公众视线。近60年之后,董直机的名字再次和“廊桥”联系在一起,他也觉得是时机重建同乐桥了。在董直机心中,新建的同乐桥必须是完美的编木结构,而且一定要按传统技艺来建,辅以各种必不可缺的民俗。因为在他心里,廊桥不仅是交通的工具,它更多是承载民俗文化的内涵。

年9月,岭北乡天关山古道被专家评定为旅游景点五级单体,古道的出口就是村尾村,此时乡村旅游正在蓬勃发展,村尾村已经有古道、古树名木、古民居、古民俗等主要旅游品牌资源,如果再重建一座“古”廊桥,那就是“五古”了,“五谷丰登”听上去很吉利,而且更有益于村尾村的旅游业发展。村两委很快就决定和董直机一道筹建同乐桥。

岭北,村尾村村口。

年11月,同乐桥已经初具规模。走到风光秀丽的村尾村,你一眼就能看到一座全新的编木廊桥像一道优美的彩虹横跨于大溪之上,日暮时分,夕阳照在廊桥廊屋上,温暖而静谧,仿佛周边都聚拢了山水灵气。11月26日下午,央视《科技博览》栏目记者在董直机房子的大院里对董直机进行了采访。记者问董直机:“同乐桥终于建成了,你有什么感受?”董直机望着镜头,半晌,他回答道:“心愿终于完成了,梦想终于圆满了!”然后,豆大的泪水从董直机双眼里冒出,划过脸颊。当日同行的文物工作者薛一泉在日记里写道:“为了能建一座编梁木拱桥,他一等就是66年!而今终于梦圆同乐桥……80岁的高龄、66年的廊桥梦,这其中的感怀,我们无法真切体会。”

年12月,同乐桥圆桥仪式。

同乐桥后来被定位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以传统技艺建造的编梁木拱桥,在木拱桥的家族里地位可见一斑,然而整个同乐桥的建造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它自年9月开始建造,直到年12月才完成最终的“圆桥”仪式。其中最大的难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资金、人力等问题。同乐桥修建花了40万元人民币,其中村民自发筹资10余万元,村尾村也因此负债数十万元。早在建造同乐廊桥之初,董直机就面临了资金问题,当时有关方面必须交付一万元押金,但是董直机没有多少积蓄,造桥心切,他瞒着众人去县城向私人以高利息的形式借了数千元钱,凑齐一万元,直到桥快造好、资金到位之后,他才还上。后来通过政府资助、爱心人士捐款等等方式才终于完全解决了资金问题。

同乐桥的建造过程也绝不仅是廊桥技艺的简单再现,董直机严格按照传统的民俗来进行每项建筑内容,这也给不少文物、民俗专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民俗资料。

圆桥

年12月16日,村尾村村民彻夜无眠,因为次日就是同乐桥建造过程中最后一道民俗——“圆桥”仪式的日子。当晚,村民们杀猪宰羊,预备丰盛菜肴,从村头到村尾的平地上都摆满了圆桌,准备招待各地赶来庆祝圆桥仪式的百姓。

同乐桥圆桥仪式上的董直机。

根据泰顺岭北一带习俗,遇上较大的喜庆节日,如春节、中秋、乡村的大型庆典等,都要举行一些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以增加喜庆气氛。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泰顺各地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流,在家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那些过去岭北人常见的提线木偶戏、越剧、舞龙灯、舞八仙灯等传统娱乐和习俗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次同乐廊桥的圆桥庆典,又一次把传统习俗重新带回了人们的生活。这几日为了亲眼目睹和亲身参与圆桥仪式,那些外出务工的青年人也大部分回乡,他们和留守家中的老人、小孩一起,把圆桥庆典推向了高潮。

圆桥仪式真正开场的时间是17日凌晨3点。但前一夜,村民们已经开始根据旧俗在廊桥的所在地村尾村舞起了长龙舞,一路锣鼓喧天,灯火辉煌,同乐桥在村民的霓虹灯打扮下于黑夜中显得格外美丽。当晚,泰顺山区传统的娱乐木偶戏也在田间上演。

为了圆桥庆典,村民要遍请四方嘉宾,所以17日的仪式过后还要举行泰顺民间习俗百家宴,村头村尾一路摆上饭桌,宴请各位乡亲和来宾。而庆典的前夜,既是喜庆的前奏又是大部分村民都忙碌无眠、灯火通明的一夜。他们要杀鸡宰羊、捣年糕、准备糯米酒……

17日凌晨3点,传统的圆桥仪式正式开始,村民们先后祭天地、祭桥等,目的是为了让各方神明和父老乡亲都能很好地接纳同乐廊桥这个“新人”。祭拜时间很长,由专门的人员一直进行到当天下午,而上午同时举行舞龙灯、演木偶戏、孩子们跳当地特有的舞蹈八仙灯等,以供乡民们观赏。

17日上午9点多,圆桥仪式进入高潮,焦点人物董直机也出来了,然而他却并不是盛装出席,他穿的照例是那一身做木工活时的装束,深色的大衣长裤,前身围着干活的围裙,右手握着斧头,左手拿着尺子。在两位徒弟的搀扶下,董直机缓缓走向了同乐桥,他抬眼望向廊桥廊屋屋顶的那一刻,眼里再度泛起泪花。其实同乐桥桥身早在半年前就基本建好了,桥面上留下一块木板的空缺,必须挑选良辰吉日由绳墨师傅钉上,这就是象征性的“圆桥”。董直机在徒弟的帮助下把木板钉在空缺处那一刻,人群沸腾,村民敲锣打鼓,庆祝同乐桥终于圆满落成。

后记: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议上,宣布“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项目由浙闽两省联合申报,申报地区包括温州市泰顺县,丽水市庆元县,宁德市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其主要代表是泰顺县的董直机、屏南县的黄春才、寿宁县的郑多金。据泰顺方面的非遗申报人季海波回忆,泰顺在这里扮演了关键角色。年,泰顺县发现79岁的造桥工匠董直机,他是当时浙江省内唯一掌握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的建桥师傅。年,泰顺县岭北村尾村动工重建同乐桥,董直机师傅在这次建桥中收徒授艺,将手艺传授给5个徒弟。董直机以80高龄“重出江湖”,在当时的廊桥研究界轰动一时。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非遗,为两省廊桥联合“申遗”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乐桥的修建,开启了泰顺兴建廊桥的热潮,虽然现代交通日益发达,泰顺民间的造桥热情依旧有增无减,从年,新中国成立后泰顺第一座民间捐建的木拱廊桥同乐桥在岭北落成,后十余年间,泰顺共有30座民间捐建廊桥建成,遍布全县各乡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