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柘荣县,是福建省宁德下辖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是闽东北的内陆山区县,原称柘洋,早在新石器时代和商周之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自古以来就是闽浙交界商品集散地,素有“闽浙咽喉”之称。这里不仅历史悠久,这里还诞生了很多历史名人!
游朴:
游朴,字太初,号少涧,福建柘洋(今柘荣县)人,明嘉靖五年()出生。明万历二年(年)进士。历任成都府推官、大理寺评事、刑部郎中、广东按察司副使、湖广布政司参政等职。主持刑法审案、听讼清明。《福建通志》称赞他:“三主法司,无一冤狱”。著有《游太初乐府》、《浙江恤刑谳书》等。
郑宗远:
郑宗远,字思明,号乔岳,明代福建柘荣县楮坪仙岭村人。郑宗远乐善好施,尤其热心公益事业。那时仙岭与外界交通不便,行人须翻山越岭绕道而行,劳顿不堪。郑宗远把毕生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交通事业上。他为修路建桥,走遍山岭,勘察地形,选择捷径,历时3年,耗费大量钱财,建成从仙岭经榴坪,过福安沙坑至雷公亭的一条长达17.5公里的石路。并在中途的福安县上白石沙井渡口处,设置渡船一只,置买渡田,雇人划船,免费让行人过渡。道路建成后,便利寿宁福安柘荣之间的交通,行人有口皆碑。
福宁知州题匾“德义兼隆”予以表彰,并上报朝廷,钦赐冠带荣身。郑宗远还建造通济桥、利济桥、局前桥、日桥、月桥、暗桥等6座桥梁,以及井前亭、种德亭、留芳亭、长冈亭等4座凉亭。嘉靖三十八年(),郑宗远逝世。他的子孙每年农历八月都要组织劳力维修仙岭至雷公亭这条石路,还集资修葺沿路的桥亭。
袁桔:
袁桔,字怀德,号西塘,明代福建柘荣县柘洋下城(今城关南街)人。袁桔为人急公好义,有勇有谋。明嘉靖三十八年()八月初一,倭寇围攻柘洋城,形势危急。袁桔挺身而出,与北街袁廉七共同率领民众抗倭。他们在城墙上架设敌楼,了望敌情,派人值班守卫,又挑选壮士编为“游兵”,日夜在城墙上巡逻,还发动百姓协助守城卫士运石、造弩备战。在昏黑夜晚,他命守城卫士悬灯垛外,城上熄灯,明察城外倭寇动静,乘倭寇困倦不备时,组织勇士袭击倭营,城上百姓鼓噪助威,打得倭寇措手不及,伤亡狼藉。后倭寇用毛竹造云梯攻城,袁桔指挥卫士还击,倭寇连日猛攻都被击退,伤亡惨重,于十二日洗劫城郊各村财物后向福鼎方向退去。
袁天禄:
袁天禄,又名智,字礼文,号东山,福建福宁州柘洋(今柘荣县城)人,元至顺二年()出生。兄弟5人,他排行第四。父袁隐君,勤劳致富,乐于扶贫济困。在乡间颇有声望。袁天禄以归附之功,名列明朝开国功臣之中。
正二十八年,朱元璋称帝,改元洪武。随即分兵二路进军福建。因福宁州早已归附,明军不入福宁州,福宁民众得以免受战争之苦。袁所筑城墙在明朝抗倭斗争中也起重要作用。
陈善臣:
陈善臣,字子恭,自号通玄子,福建柘荣县溪坪下街人。
清光绪十年()出生。陈善臣能诗文,通医书,尤工书法。宣统元年()拔贡。其后应聘在白琳、三沙、柘洋等地两等小学以及省立第三中学、汉英中学任教。任教期间曾兼任霞浦县教育局董事、霞浦学界联合会会长、自治公所委员等职。民国15年(),霞浦知事郭荦聘陈善臣入县志局任编纂,历三年书成。县志共40卷,善臣主撰9卷。此后,陈善臣到省立第三初级中学、霞浦作元小学、霞浦县立初级中学任教。他任教期间多年,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其中闽东著名革命烈士马立峰、福建师范大学黄寿祺教授等都是他的门生。
民国32年,柘洋特种区署区长王乃平延聘陈善臣为区署助理秘书兼区民众教育馆馆长。翌年,他主笔写成《建县刍议》上报省政府,请求在柘洋建县,文章曾刊登于《中央日报》。他还与地方人士倡办柘洋初级中学,并义务担任国文教员。民国34年,柘荣建县,陈善臣被选为县参议会副参议长,兼任县文献委员会副主任、县志编纂组组长。还担任国民党县党部监察委员、福安专员公署咨议等职。
当然,柘荣历史上还有很多名人,你还知道哪些拓荣历史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