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东南网是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福建官方资讯门户网站。编者按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部署,文明网组织开展“文明在这里”主题采访报道和网络传播,集中宣传各地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举措新进展,生动展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突出成果,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新变化新气象,真切感受文明在这里、文明在身边。“红领巾”飘扬鲤鱼溪——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浦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蹲点报道“大家看这边,鸳鸯树之间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鱼冢’二字,这便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鱼墓了......”6月22日,稚嫩却坚定的声音从鲤鱼溪畔传来,一群身着统一服装、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格外引人注目。小导游讲解鱼冢的来历。周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这几个小学生是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浦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红领巾义务导游队的小导游,这是他们今天接待的第三波游客。每到节假日,在鲤鱼溪,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为往来的游客讲述“人鱼奇缘”的动人故事。鲤鱼溪,位于周宁县浦源村,源于海拔米的紫云山麓,五弯六曲穿村缓流而过,溪中悠然遨游上万尾五彩鲤鱼,“闻人声而至,见人形而聚”,故而得名。鲤鱼溪荷花池。周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鲤鱼溪。周许端摄年9月,距离鲤鱼溪景区不到百米的浦源中心小学,组建了第一支红领巾义务导游队,队员34名,为参观鲤鱼溪的游客义务导游。从此,每学期初,学校都会向中高年级的学生发出邀请函,根据学生报名情况,挑选一些学生参加导游队培训,统一着装、配备证件,从事景区义务导游、环保宣传、卫生清洁等志愿服务。红领巾义务导游队工作证。郭雯摄27年来,小导游们换了一批又一批,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已累计为逾50万人次游客提供义务讲解导游服务,先后被省、市授予“红领巾导游队”称号,还被全国少工委评为特色小队,并纳入校本教材,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哪里有红领巾,哪里就有新风尚”的鲤鱼溪精神在浦源镇生根发芽。刘笑含是红领巾导游队的小导游,加入导游队已有1年。当天,正好轮到她“值班”。“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更好地展示周宁的鲤鱼文化和人文景观,让五湖四海的游客都爱上我的家乡。”说起这份“工作”,刘笑含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与自豪。在红领巾小导游们看来,能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是一名小导游的“最高殊荣”。在鲤鱼溪,有这么一个动人的传说:鲤鱼仙姑救助郑氏先祖,郑氏先祖后订立村规民约保护溪中鲤鱼。久之,爱鱼、护鱼、敬鱼的文明乡风蔚然成风,形成“人鱼同乐”的独特人文景观,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流传下来的乡规民约,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沉淀得以焕发,使其与现代文明相通相谐,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和精神动力。郑氏宗祠。郭雯摄年,浦源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镇实践所一村实践站”两级组织机构为基础,全面打造宣传宣讲服务、教育服务、文化体育旅游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乡风文明建设“六大平台”,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格局。浦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概况。郭雯摄从“小切口”着手新时代文明实践“大主题”,浦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利用鲤鱼溪特有的人文资源,将“红领巾义务导游队”志愿服务项目纳入实践所文化体育旅游志愿服务平台,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为一体,打造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让鲤鱼溪成为群众愿意来、留得住的“百姓乐园”。如今,鲤鱼溪风景区已经远近闻名,游客络绎不绝。当地并未因此迁走溪边的住家,还因势利导,把古代的“人鱼同乐”景观保留下来,传承着人人爱鱼、家家护鱼的乡风民俗。找得回文化,才能记得住乡愁。村民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文化传承的原动力。在鲤鱼溪两侧,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土木结构古民居,文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两岸的过道大多由颜色质朴的杂石铺设,夹溪而建。细细看来,不过两米来宽。如果人车共行,往往是车让人,等行人过去后,车再徐徐前行,从未见纠纷。鲤鱼溪景区。郭雯摄鲤鱼溪景区的文明宣传标语。郭雯摄“请大家跟随我移步,这里就是郑氏宗祠,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姓氏宗祠之一……”小导游们又迎来了一批新游客。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鲤鱼溪景区的每个角落,他们用大方的语言、得体的礼仪、细致的讲解,传播周宁的历史文化,也在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来源:叶伏国(东南网)、郭雯(文明网)作者/来源:东南网宁德站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