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好奇
什么是好奇?好奇有什么意义?好奇,英文是curious,是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好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推动科学探究的源动力。这是科学家的共识。
年11月,在Z时代和顶尖科学家对话的直播活动中,好奇对于科学的重要性再次引起共鸣。
Z世代是一个网络流行语,通常是指年至年出生的一代人。按照15年为一个世代周期,中国人口可以划分为建国一代、X世代、Y世代和Z世代。具体一点,-年间出生的人口称为建国一代,年年年间出生的人口为X世代,-年出生的人口为Y世代。-年出生的人口为Z世代。每个世代都有鲜明的烙印。Y世代是伴随着游戏机、电脑、互联网成长起来的,而Z世代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手游、动漫等成长的。截至年6月,中国Z世代人口数量为2.亿人。Z世代代表着可预期的未来。
Z时代和科学家对话就是未来科学家的热身。对话由CGTN智库、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办。年11月2日,“打破科学的边界:Z世代与顶尖科学家对话”直播活动在上海举办。15位世界知名科学类大奖得主,中国青年科学家和科学自媒体达人,他们从不同的科学领域与专业背景出发,围绕基础科学、前沿科技、社会科学、医学健康以及青年科学素养培育等方面展开交流。
顶尖科学家强调,好奇心是科学的基本驱动力。年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Hopcroft)、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好奇心是科学的基本驱动力,对答案的渴望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哈佛大学天文学家罗伯特·基尔什纳(RobertKirshner)深表赞同。
好奇的特征就是“问题不断”。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著名作家、哲学家,是分析哲学创始人。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师从大哲学家穆尔。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
罗素是个大哲学家,也是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好奇推动科学发展的例子俯拾皆是。年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是斯万特·佩博。年10月日,诺贝尔奖委员会总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宣布,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生物学家斯万特·佩博,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斯万特·佩博的成功之路肇始于问题——“全世界的人类是在各地分别进化出来的呢?还是从某个地方进化出现最后走向了全球呢?”
02好奇的养成好奇本来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在成长过程中慢慢被扼杀。
有这样这样一个故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这个圆像什么?幼儿园里的孩子讲出了几十种;小学学生讲出十几种;中学生讲出八九种;大学生讲出二三种。年,我在福建省周宁县考察海外学生到中国支教时发现,参加的中国学生范围从三年级到九年级,课堂的表现从活跃到沉闷。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发问的越少,越是低年级的学生提问的越多。好奇减价被消磨了。
扼杀好奇的行为很多,典型包括:
第一种是标准答案。当孩子提问时,父母给予给出答案,而且强调这是标准答案。
第二种是对“破坏行为零容忍”。当孩子将新买的玩具拆个乱七八糟时,父母大声斥责。殊不知,拆,就是好奇心驱使的探索行为。
第三种是羞耻感文化。这一点在我国尤为突出。羞耻感文化特征是非常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怎么议论。首先关心的不是问“为什么”,而是如何向他人看齐。在耻感文化下培育出来的人,像极了工业生产中从流线下一件件大同小异的产品,缺乏自己的个人主张,更多的心态是一种随大流、少数服从多数。
六大解放。这是我国知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目的是要鼓励好奇。就要解放这些桎梏。陶行知是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回国后,陶行知致力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事业,并作出了巨大贡献。为鼓励好奇,陶行知提出“六大解放”。“六大解放”包括:
1、解放孩子的头脑:让孩子可以随心所欲地想,多思考、多提问。
2、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多动手。这里的动手指的是家务劳动、常识新鲜事物、动手操作实验等。
、解放孩子的眼睛:多看书、多观察,从书中和现实生活中发现知识。
4、解放孩子的嘴巴:让孩子能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困惑,多和孩子沟通。
5、解放孩子的空间:让孩子能多多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自然和社会中获取知识。
6、解放孩子的时间:给孩子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研究他喜欢的学问、干点他高兴的事。
研究喜欢的学问,干点高兴的事,随心所欲等等,这些就是好奇的养成之道。(杨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