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肽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疾病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620/9084719.html
近日,在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的周宁“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发生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山林巡护。随着自动化无人机巢的缓缓打开,一架无人机自动升空,按照预设的巡航路线对山林进行细致巡查。而周宁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则通过先进的森林资源智慧监测系统,实时查看基地的林区状况,确保生态保护工作的高效进行。随着无人机翻越山岭,林区的每一棵树木、每一块林地都清晰地展现在可视化大屏上。这个显示屏不仅实时展示无人机巡航的信息,还汇集了基地的资源概况、环境监测、无人机巡护以及防火监控等多方面的数据。通过这个一“屏”通览的系统,巡山护林的工作变得一目了然。
周宁县林业局资源站的负责人叶启钊,在电脑前仔细查看无人机飞行状况,同时向记者介绍道:“这台无人机每天都会定时定航线执行林场巡护任务,夜间还会对林场进行全面巡航。自今年7月试运行至今,已累计完成架次的巡护,巡护里程达到千米,飞行时间长达28小时。”
无人机巢通过一套无人机、一个大屏幕以及一套自动化系统的结合,智慧林业项目展现了其强大的实时掌控林区情况的能力。在周宁这片山灵水秀、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的土地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称号名不虚传。全县2万公顷的林地面积,46万立方米的林木蓄积量,以及高达96%的森林覆盖率,都得益于这一先进的智慧林业项目。
周宁县“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作为“三库+碳库”理念的发源地与实践先行区,周宁县致力于守护宝贵的“绿色家底”。在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鼎力支持下,该县积极推进智慧林业示范点的建设。其中,周宁“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的核心区域成为了智慧林业项目的重点实施场所。这里,杉木、马尾松和阔叶树林覆盖的亩林场被纳入项目范围,并配备了林火视频监控、全天候自动化无人机机场、网络红外相机以及智能生长监测仪等高端设备。这些设施共同构建了一个高频次、全天候、立体化且智能化的森林防火监测网络,同时为森林资源提供了智慧化的监测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助力,周宁县正朝着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过去,林场主要依赖护林员的巡逻,这种方式不仅耗时长,而且效率低下,很难及时发现林场的问题。然而,现在无人机只需20多分钟就能完成全面巡逻,并且能够实时回传镜头画面,让我们能够及时掌握森林的最新情况。”叶启钊介绍说。他进一步指出,通过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智能生长监测环等高科技设施设备的应用,不仅能够实时监控林区的防火安全,还能及时了解林木的生长状况,从而大大提升了林场管理的精细度。科技的应用,不仅为周宁“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的林场资源管护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同时也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网络红外相机捕捉的野生动物影像为深入掌握野生动物的分布与种群动态,周宁县引入了智慧林业项目,其中关键的一环便是安装了两台网络红外相机。这些相机借助红外传感技术与人工智能物种识别技术,实时捕捉并分析林中的野生动物活动。迄今,它们已成功记录了包括小麂、豹猫、白鹇、黄腹鼬、灰胸竹鸡等十余种野生动物,其中不乏白鹇、豹猫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身影。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为周宁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一手数据。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融入,林业资源管理变得更为高效便捷。如今,只需轻点鼠标,林业人员便能全览林场状况;而森林防火的线上监测系统,更是为林业生态安全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屏障。周宁县林业局副局长吴翔宇表示,智慧林业示范点的成功建设,为“林业+数字”的新应用场景带来了无限可能。未来,他们将继续推进智慧林业第二期项目,力求将数字化技术全面融入森林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推动林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