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怀揣牵挂离去
——记芹溪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堃
作者/郑梅
“堃书记”来了,他捧着一颗赤诚的心,从繁华的都市来到周宁县的一个偏远小山村——芹溪。在踏上芹溪村的那一瞬间,“堃书记”就把自己当作一个芹溪人,以“主人翁”的姿态,与村民们同呼吸共荣辱。
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张堃书记懂得,一个村庄能否兴起与村民们对村庄的归属感有重要的关系。为使民心安定,他和村干部们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抓手,把着力点放在民心工程建设上,让村民切身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增强芹溪人对芹溪村的归属感。为改善芹溪村村容村貌,他们进行裸房整治,他们改造道路,他们修建绿荫停车场;为了让村民们从茶余饭后的休闲中受到革命优良传统的熏陶,他们修建初心亭,修建革命烈士纪念亭,修建党群活动中心;为改善主村供水紧张的局面,他们投资30万元新增芹溪主村饮用水第二水源;垃圾收集转运、改水改厕、村卫生室、智能广播……
这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工程背后蕴含的艰辛,又岂是三言两语足以表达的?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张堃深知,一泓清池,必须不断有清泉的注入,否则即使不干涸,也很容易浑浊。一个村庄发展,产业,就是那源头活水。他与村干部一起开通竹山便道,引入竹子收购企业,带动村民的经济收益;他们联合村民利用各类山地,试种晚熟黄桃、小樱桃、猕猴桃,他们开荒、种植;他们建立大花蕙兰种植基地,发展高山特色冷凉花卉产业;他们引进总投资万元的金线莲野外种植基地,发展金线莲野外种植产业;他们还建设基地,发展林下肉牛养殖产业……
这轻描淡写的描述中渗透出张堃书记和他的团队东奔西走、四方救助的殚精竭虑。
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
我们的香山居士白居易先生只是因为“偶得幽闲境”便“遂忘尘俗心”,从而发出“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的感慨。作为第一书记,张堃一直明白,优质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他与村干部一起积极谋划,力图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增加村民舒适感。他们在中村自然村和河坑自然村修建公厕,改变了自然村没有公共卫生间的历史;他们推进村庄绿化项目,发动村民在庭院内和房前屋后种菜、种花、种果,建设“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发动群众在山边节点、村道边的空闲区域,种植花卉;改造村中不协调建筑,统一建筑风格,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
像最美好而浪漫的诗人,他们撒播点点滴滴诗情画意的种子,让阳春白雪在小山村默然绽放。
未必晚成轮早达,好将高笑代长吁
张堃知道,一个没有潜力的村庄是走不远的。他与所有芹溪人一样,心心念念的就是能让此刻他们脚下的这一方热土走出更远,走得更好。他与村干部们一起,深入挖掘并发扬芹溪村的历史文化,让每一个村民都树立身为芹溪人的自豪感自信心。他们与在外乡贤合作,收集芹溪文化素材,走访老人,了解本村历史,广泛征集芹溪故事。他们建设芹溪古井、十八姓氏家规家训、芹溪情等文化主题设施,他们争取中央和省两级文保单位、矿山公园、地质公园等项目落地,为推动芹溪村古银文化、红色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他们建构文化保护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未必晚成轮早达,好将高笑代长吁”。就像春雨,绵绵密密,润物无声,不知不觉中,他们悄然改变着这个村庄的精神风貌,树立起芹溪人的文化自信,让山村芹溪绽开灿烂的笑脸。
离别的脚步渐渐逼近,“堃书记”要走了,他将卸任芹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一职,纵然五里、十里长亭相送,也不足以表达村民们对堃书记的感激与发自内心的爱戴。三年驻村,给堃书记的挂职生涯画上个漂亮而圆满的句号,但村民们都明白,堃书记与芹溪村已结下不解之缘,村民永远忘不了那个在疫情第一线与他们同呼吸共患难的忙碌身影。堃书记虽然离开了,可心却依然跟他们同在,他依然是芹溪村的一份子,一如既往情系芹溪村,他依然是村民们心中坚强的后盾,依然牵挂着芹溪村的持续发展,依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