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百姓中国周刊》福建讯(记者洪旭朝范相荣郑章华)
行走在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城郊乡岭边亭村,一排排翻新的农家院落干净整齐,一阵阵清脆的笑声从乡村振兴主题公园传来,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
曾经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到现在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岭边亭村的蜕变是柘荣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柘荣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民生工程,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精准推进实施,下足绣花功夫,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县累计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贫户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增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高质量完成贫困县脱贫“摘帽”。
乡村振兴主题公园,集中展现着岭边亭村的嬗变。吴霖摄
高位推动构建脱贫“大格局”
年以来,面对新的脱贫攻坚形势,柘荣县坚持党政主导、负总责、全面抓,把脱贫“摘帽”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研究出台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主体、细化任务、务实举措,全力攻坚。
“年,我们县就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脱贫攻坚推进会、脱贫攻坚约谈会等52场次,研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同时,该县还建立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乡镇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四位一体”共同挂钩帮扶制度;组建“三员”队伍;开展“双月17日”干部结对帮扶日活动等措施,排兵布阵,助力脱贫攻坚。
一群人,一条心,脱贫攻坚干劲足,一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役在柘荣打响!
产业造血练就脱贫“真功夫”
太子参种植户,用自己的双手开启了致富门。
地处柘荣、福鼎、浙江泰顺三县交界的熊透村,在红军时期是霞鼎泰中心县委所在地,是一个重要的老区村,但长期以来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落后,是柘荣县有名的贫困村,有“穷透”之别称。
年,29岁的村民陆云强深感家乡的贫困,决心去外面闯一闯,先后从事家具、茶具、茶业销售等,把握脱贫攻坚的机遇,陆云强回村创业,成立福建福寿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和现代观光休闲农业,带动村财增收2.6万元,带领8户贫困户脱贫、多户群众致富。
目前,该村全村户均种植茶叶3亩,全村发展茶叶总规模达亩。年村财收入达到1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实现从“穷透”到“雄透”的华丽转变。
柘荣将产业扶贫作为“重头戏”“主战场”,创新扶贫模式,整合三农资源,全面实施村企合作,开展“一产一增收”行动,扶优做强以中药材、茶叶为主导的“2+N”现代农业体系,建立健全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的脱贫长效机制,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柘荣亮点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该县还特别重视脱贫模式的创新,探索形成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城郊乡岭边亭村以“党建+公司+基地+农产”模式,东源乡铁场村推行“支部+N”新模式,英山乡凤洋村推行“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共建等模式。通过带动贫困户全面融入产业发展,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使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稳定脱贫。
健全机制筑牢返贫“防护堤”
筑牢兜底保障机制、严格监督执纪机制、健全督促考评机制、创新人才服务机制,抓实教育扶贫保障、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
定向发力、精准帮扶,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点亮了无数群众的脱贫致富梦,筑牢返贫“防护堤”。
“作为刚刚摘帽的贫困县,我们要始终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持续抓好省市脱贫攻坚质量调研反馈共性问题整改,不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和困难群众保障水平,切实防范和化解低收入人群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风险。”柘荣县委书记郭宋玉说到。
柘荣县委、县政府迅速调整工作重心,将年列为“脱贫攻坚巩固年”,着力构建重点聚焦、重点帮扶、重点发力“三重机制”,坚决防止返贫问题发生,确保高质量稳定脱贫。具体而言,就是实行稳定质量评估筛查,开展重大风险专项排查,组织入户访查,产业发展“量身定做”,就业帮扶“分户引导”,救助兜底“特殊关照”,继续实行县、乡、村书记“三级同抓”、用好党建指导员、农技特派员、扶贫监督员“三员队伍”和发挥挂钩协作力量、一线帮扶力量、社会扶贫力量“三种力量”,凝心聚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同时,为克服疫情影响,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柘荣县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要求,全面组织乡村两级和挂钩帮扶干部开展挂钩帮助解决贫困群众因疫情导致的基本生活问题,加强落实公益性岗位就业、落实产业发展指导服务,发放扶贫生产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发挥县电商中心作用,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题。出台十七条举措,从支持贫困人口务工就业、加大扶贫力度、强化“三保障”、加强救助和兜底保障、深化挂钩帮扶工作等五大方面,积极应对疫情对全县脱贫攻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