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张氏最有钱的人

在福建省周宁县浦源镇上洋村,有一座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年)的老房子,占地面积达3亩多,主体建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是门厅、前天井、正厅、后天井以及两边的厢房。正厅面积约90平方米,高5米多,用材硕大,柱、梁、枋的横断面均为圆形,4根金柱下是履盆式柱石,这些都是明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后半部分是当地人俗称的七套廊,即七套两层楼的房子排成一溜,共用一条走廊,二层房屋向前伸出约1米,建筑风格类似当今集体宿舍楼,相比前半部,这里的楼层较低,房间的面积也小。

整座房子装修豪华,梁托、雀替、斗拱雕工精细,就连柱石都经过细致的雕刻,有履盆式、讹角式、鼓镜式等样式,大门口的路面由上万颗各色鹅卵石镶嵌出图案,据说回潮天气会显现出两只梅花鹿。当年,这样的房子在东洋里(今周宁城关一带)乃至福宁府(今福州)都算得上豪宅了,房子的主人是地道的本乡人张彭八,名鉴,字延光,号明山,关于张彭八的故事,还要从宝丰银场说起。

宋朝时期,我国有六个大银矿,其中之一就是位于周宁县李墩镇芹溪村圣银楼山麓的宝丰银场。银场从宋元祐年间(约年)开始开采,产量逐年增加,到年前后达到鼎盛期,银场年纳税银增至两,当地流传“井下三千采矿工,井上一万过路客”的说法。此后,银场出银量逐渐减少,加上矿盗猖獗,矿工暴动,矿难频发,到明隆庆五年(年),明朝政府无奈下令停止开采,但民间盗采现象依然如故。

镜头回到年的上洋村(当时是福宁州宁德县十七都二图七甲上洋乡),一个张氏家族喜添男丁,取名彭八,因家族开采银矿,家境富裕,彭八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更因他天资聪敏,才智过人,显得气宇轩昂,成年后,他跟兄长彭魏六公一道共同经营家产,富甲一方,其乐融融。当时,明朝政府已经出现社会危机,东南部有倭寇侵扰,北方有鞑靼攻袭,政府官员贪赃枉法、明争暗斗,持续的内忧外患造成国库异常空虚。

年,浙江新科状元唐汝揖奉旨代表政府到上洋村向张彭八借钱。彭八公明知这钱是有去无回的,但看这唐汝揖才高学富,可为国家栋梁,日后定可从他身上求得丰厚的回报,于是二话没说,就把所有银两都捐献了。唐汝揖非常感动,当下就拜彭八公为谊父。正因为这个英明果断的决定,彭八公的命运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唐汝揖将银两运回京城后,为了报答彭八公的帮助,特向朝廷禀报张彭八的事迹,并代彭八公申请重新开采圣银楼银矿的批文。不出所料,明嘉靖三十年(年),朝廷痛快地将官司银矿的开采权交给张彭八,并要求地方政府及军队予以保护,享受特权。

批文主要内容如下:“官司东南西北横直十里界内,给付福建省福宁州宁德县十七都二图七甲上洋村恩赐耆宾张彭八任意围城造府掌管,开坑凿矿,驻军保护,煸炼金银,护应对上富国恩光,若人今图官吏至此兢煸者,禀明即押惩办,如有刁棍忘生诡谋,混入界内,偷凿银砂,私炉觅煸等事,擒拿送案治罪。”

年,唐汝楫奉旨再次亲临上洋村,公干之余兴致勃勃地与彭八公一起登上仙凤山,唐状元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即兴写下七律一首:“双潭濯足有真仙,两寺祥光灿九天。二岭蜿蜒呈峻秀,一轮喷薄奉诚虔。薰风缥缈祥心沁,甘露晶莹俗虑蠲。辗转烂柯无觅处,清泉不息自潺湲。”也就是从这年开始,张氏兄弟同心协力,在围城底炼出很多银子,也向朝廷捐献了很多银子,银子源源不断地从麻岭运往京城,为国建功立业,麻岭古道因此被世人称为白银驿道。清嘉靖三十三年(),皇上钦赐彭八公冠带,并授“恩光”金匾,以表功绩,此后还多次进行嘉奖。至今,金匾还高悬在上洋张氏宗祠中,据村民介绍,张彭八公的威望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还发挥了作用,当年,为了破四旧胆大妄为的红卫兵竟然不敢破坏悬挂在彭八公故居大厅上的圣旨,使得这一文物得以保存。

张彭八公的银场成就了自己,同时也造福了周边的许多村民,其中就有礼门贡川的陈氏家族。江西抚州府临川县的陈九思、陈九周兄弟先后来到福建,年定居贡川,陈家在江西原籍就熟悉采矿炼银的技艺,数年后,陈九思的第二代传人、次子陈希舜正值38岁的壮年,遇到张彭八重开宝丰银场,他义无反顾地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缘,投入采矿炼银的队伍中,仅几年工夫就打造出“钱粮挂五县”的局面(五县指宁德、寿宁、政和、屏南、古田),人称“银精”,在蟠溪(今政和坂头)建了一个粮仓,存积稻谷60石,专门用于支付接待朝廷官员的费用。

关于张彭八,上洋村周边还有许多传说。

年的一天,彭八公夜里梦见七步龙溪村长出一棵大椿树,比东洋还高出三尺。第二天一大早,他亲自赶到龙溪村,想探个究竟。刚到村口,他就听说龙溪村民彭泉谷身怀六甲的妻子昨晚梦见自己吞下一朵祥云,随即产下一个男孩,联系到自己梦中情景,彭八公认定此子将来必定光宗耀祖,当下决定将自己一岁的小女许配给他,算是定了娃娃亲。此男孩就是后来钱粮冠五县的龙溪商人彭廷祥。

现在上洋村到吴厝村的路边还保留着一座古亭,叫“酬恩亭”,俗称“下轿亭”。传说,有一天,年青的彭八公同夫人郑氏从宁德回乡,轿子抬到吴厝村时,突然看到西方天门开启,彭八公立即携夫人下轿,面朝西天拜叩,口中祈祷说:“生平幸遇天门开,祈祷寿喜福禄来。倘若他年能遂愿,酬恩重此建亭台。”后来,张彭八果然发迹,就地还愿,在下轿处修建了此亭。

彭八公的故事在上洋村还有很多。身为一位草根企业家,能审时度势,创造奇迹,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实在令人钦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