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周宁禾溪古村李典义

走进禾溪古村

作者/李典义

禾溪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西北,解放前是民国寿宁县纯池区公所驻地,是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之一。该村距离镇政府驻地约8公里,位于芹山水库之滨,今属纯池镇管辖的一个行政村。这里,一弯清水默默地流淌着,流过了千年风雨,淌过了千年沧桑。

禾溪古村坐落于两道狭长的山脚下,村头茶园款款,梯田层层,桃花烂漫,栀子花开;村尾青山绵延,椎栗万顷,湖中倒影,水光潋滟。一条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水里点缀着数万尾色彩斑斓的鲤鱼,伴着廊桥、古屋,恰似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

禾溪许氏始祖秦一公是入闽肇基祖延二公的十八代孙,明成化元年()从政和县楼下村徙居禾溪,至今已逾五百多年,这里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繁衍后裔十八世。这里原有多户人家,如今迁往周宁县城等地的有70多户。刚落成的许氏宗祠耸立在仙岗峰山脚,宗祠对面是七星岩案山,正面大门是石雕牌楼,雕刻吉祥鸟兽,每根柱子刻着寓意深远的楹联,古香古色,显得气宇轩昂,蔚为壮观。

据家谱记载,禾溪村的许氏家族于唐宣宗大中年间,因御史刘姑司陷害,于公元年迁至政和县,其后裔子孙辗转至此落脚安家。许氏后人曾富甲一方,为了防御他人入侵,族人就在半山腰建筑古炮楼。当初还在村落外出的下坑里、鬼门路、福州岭、鱼塘后、溪头五个路口的小山岗上各建一个古炮楼,对准进村的五条路,现存的这座古炮楼就是当年作为观察敌情的指挥所。古炮楼为四层建筑,高12米,墙厚1.2米,各层四周布有枪眼,有隐道和暗道从民居通往炮楼,整个炮楼占地88平方米。岁月洗礼着这座古村,如今已经看不见当年的战火硝烟,唯有屹立三百多年的土炮楼让人感觉恍若隔世。

在这条平缓的溪流上,一座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三仙桥(原名澄明桥)格外引人注目。年被县政府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记载,该桥始建于明成化三年(年),民国六年(年)重建,是一座瓦木结构木拱廊桥,年再次抢救性修整,加固。此桥为东南/西北走向,桥屋9扇、七间、十三窗、40柱,拱跨19米,宽5.6米,全长27.3米,廊屋两端与太子亭、宝生宫连成一体。桥屋中间拱出,形似半月。屋檐正中耸出一亭阁,形成两层檐排楼式屋顶。桥檐两侧钉封披板,板壁内侧书写护桥公约,梁上刻有建桥背景。桥中央设立神龛,供奉杨、柳、倪三仙姑,故称“三仙桥”。每年正月乡民便请法师做清醮,场面极为热闹。桥屋幔天上彩绘列国、隋、唐、五代等故事,只因年代久远,大部分都已模糊不清。尽管如此,这里仍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观光、采风的游人墨客。

曲径长堤,草木芳菲。古屋门临溪面,沿溪而建。然后,一幢高过一幢,错落有致,石块是基,黄土为堰,筑起一道道高高的防火墙,四周飞檐翘角,在阳光的照耀下,处处彰显着古屋的凝重与祥和。几百年来,人们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许氏乡民用自己的智慧和体魄,生生不息,先后用伸手可及的卵石沿溪垒砌一千多米的街巷,以及造型精巧的幢幢土木房屋。目前所遗存的14栋古民居均为明代建筑和仿明代的清朝建筑,房屋为穿斗式悬山顶土木结构,三进四扇两透组合的封闭式天井院,以“火墙包栋”围成的院落,充分体现了封闭求安的安全意识。院落之间以小巷分割,形成“依山高墙窄巷”的格局,高大的防火墙为梯状迭落的“马头墙”,山墙高低起伏,青砖黑瓦,马头墙弧线翘角,或砖雕,或彩绘,别具一格,富有动感。左右对称、高耸入云的马头墙,俗称五岳朝天,高峻险美,且具有防火挡风的作用。马头墙是古代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据说级数越多,职位越高。墙面嵌着雕花,外墙上塑浮雕图案,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寓含鲤鱼跳龙门之意。

沿街走进一家古屋,你会发现古屋的布局很特别,大门有两层,多为大型青石“石门倚”,里层为木质结构,青石板上书刻两幅楹联。外侧为“绪衍萁山新气象;支分梧树旧家风”。内侧是“门临禾水家声远,第启南阳世泽长。”即描绘门前的美丽景象,又道出禾溪许氏家族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举族迁至南方的渊源。进了厅堂,只见屋内古香古色,古韵迎面扑来,仿佛进了一个古雕刻画廊。有“龙凤呈祥”的门楣,“喜鹊登梅”的窗帘,以及图案精致的橱柜----或雕、或刻、或镂,栩栩如生,造型巧妙,把整座古宅装点得蓬荜生辉。图案中还刻有相对应的文字,如:以德为邻、造家庭福、抱世界观等等,笔力遒劲,入木三分,寓意深刻,发人深醒。

在三仙桥边的斜坡上,沿斜坡登百余步石阶,可达禾溪小学。学校坐落在龙岗中轴线的鹄背上,取形于鹄(天鹅)下溪觅水,左有鱼潭洋,右有西坑洋,此乃风水宝地也。学校于民国三十年(年)以国民乡长许赞唐为首筹资捐建,占地平方米,格局特别,呈三进式四合院建造,四面回廊,中间一个大大的天井,前有操场,后有花园。学校最鼎盛时,还设有初中部,四乡学子都在此读书,书香氤氲了周边十几个村庄。这里要是改造成一所艺术殿堂,必将吸引更多的文人墨客到此采风,创作。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直到年停止办学,这里仍给人们留下尊师重教的记忆,每一根柱子都已被岁月刻上深深的印记。学校至今年代虽然有些久远,但是校舍保护的相当完整,几间教室还被改为民俗陈列室,整齐的摆放着农耕工具,以及民国时期的课桌椅。桌椅是连在一起的,单人单桌,并且统一从右边进入就坐,可见一种规矩、有序的行为品质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廊桥、老树、古屋、学堂浑然如画,不管是奇特的建筑技巧,优美的造型工艺,还是精细的雕刻绘画,都令人赞叹不已。散落于古村中的奶娘宫、宝生宫、显圣宫、湫云庵,以及三口古井都各具特色并见证一个个神奇的故事。

古村石道木廊桥,点缀禾溪景更娇。谁描画卷桃源里,道旁老树诠释之。确实,这里不失为一个理想的家园,旅游的圣地。最后赋诗以记之。

一湾湫水向东流,桥阁亭台鸟雀啾。

绿树青山描古韵,黄墙黛瓦写春秋。

高阳定鼎宗风远,梧树分茅家谱悠。

寻访禾溪新秘境,文人墨客醉心游。

注:/08/27写于梦墨堂

李典义,籍贯福建周宁,笔名山秀冈人,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宁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周宁县作协、美协、书协,影协会员,周宁县政协初晴诗社理事。有散文、诗歌作品发表于《鲤鱼溪畔》《初晴》《闽东日报》《齐鲁文学》《中国诗歌地理》《中华诗歌网》《现代诗歌网》等书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文/李典义

编辑/叶宝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3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